当前位置:翡翠知道知识网>翡翠知识>正文

玉和玉石有什么区别 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玉怎么分辨

导语:玉和玉石有什么区别?如何分辨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真正的玉?本文将为你解答。

目录导航:

  1. 玉和玉石有什么区别
  2. 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玉怎么分辨
  3. 玉石的鉴别方法是什么
  4. 初学者怎样鉴定石头和玉
  5. 怎么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玉石?如果是玉石怎么判断是什么玉
  6. 怎样辨别石头和玉
玉和玉石有什么区别

玉和玉石的区别:

1、从硬度讲,硬度在6.5度以上都称玉,6.0度以下称玉石。如岫岩玉、蓝田玉、汉白玉、南阳玉及新开采的京白玉、京黄玉等,从硬度上讲均在6.0度以下。玉与玉石两者除在硬度上有区别外,透明度、光泽、比重、韧性、等级、声音等方面也有一定区别。

2、玉是致密纤维状(棉花纤维纹)、蜡状,细腻,少裂纹,无杂质,半透明,油脂蜡状光泽,比重2.98克/立方厘米,和田玉韧性度为1000度,等级贵重。玉石是致密颗粒状,无裂纹,少杂质,颜色主要有绿、白、黄、天蓝、墨绿、黄绿、青黄、豆绿,微透明、半透明,半油脂光泽、玻璃光泽,比重除独山玉能达到2.9克/立方厘米,东北玉(石英岩)能达到2.8克/立方厘米外,其他的玉石比重都在2.65克/立方厘米以下。独山玉、东北的石英岩,韧性为20度,辽宁的岫岩玉韧性为250度。其他的玉石都是脆性,等级都在中级下,不贵重。

3、玉硬度高,敲击时音长且清脆,若击铜铁,玉石则低沉,若击木。玉长年有光,玉石年久变暗。和田玉在我国1997年制定的《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》中采用“软玉”名称。

资料扩展:

什么是玉石

1、玉石是生活中常见的奢侈品,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君子爱玉的情况。从物理学上来讲,玉石按硬度分为:软玉跟硬玉。

2、硬玉由为钠铝硅酸盐组成,呈现半透明状的纤维晶体的集合体,质地致密,硬度6.5-7;硬玉多产于缅甸,硬玉质地坚硬,具有玻璃光泽,看来更有坚硬却脆性,硬玉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翡翠了。

3、软玉由含水的钙镁硅酸盐构成,呈现半透明状的纤维晶体的集合体,硬度仅有6.5以下。软玉多产自于中国的和阗地区,且软玉硬度低色泽呈油脂美,细腻温润,软玉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和田玉了。

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玉怎么分辨

分辨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玉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。玉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透明度,因此外观上看起来很相似。然而,有一些不良商家会人为地使用化学物质将玉石染色,使它们看起来更像是真正的玉。要分辨真假玉石,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化学测试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买到假货,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

分辨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玉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。

首先,玉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透明度,而石头则相对较粗糙和浑浊。因此,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玉石表面更加光滑而石头表面有凹凸不平。

此外,玉石通常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泽,而石头则通常会比较反射光线。

另外,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将玉石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其结构,或者将其放入盐水中测试其密度。如果一块石头与玉石相似,则可能是一块玉石。

1 玉的好2 玉是一种贵重的宝石,具有独特的光泽和纹理,而长得像玉的石头可能只是普通的石头,没有玉的特殊属性和价值。
3 要分辨长得像玉的石头和真正的玉,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和质地。
真正的玉通常具有温润的质感,光泽明亮,纹理清晰,而长得像玉的石头可能质地较为粗糙,光泽不够明亮,纹理模糊。
此外,还可以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或者专家的帮助来进行鉴别,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仪器和经验来判断石头是否为真正的玉。
4 选择真正的玉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,而长得像玉的石头可能只是普通的石头,没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。
因此,如果想要购买玉或者鉴别玉的真伪,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,以确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
玉石的鉴别方法是什么

玉石可靠的鉴别主要看晶体透明度,真玉透明度较强,油脂光泽;听,真玉声音清脆,反之声音闷哑;测试,真玉从玻璃上划过,玻璃上留下划痕,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。

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、硬度、透明度、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。

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。玉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,温润坚结,半透明状,光泽如脂肪;而石则粗糙干涩,缺乏光泽,也多不透明。

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(如压、刻、磨)的能力。硬度越高,加工难度越大,玉石的品质也越好。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,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。

玉石的鉴别方法:

1、水滴鉴别法

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,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,水滴很快消失的则为伪劣货!

2、触摸法

若是真玉用手摸一下有冰凉润滑之感。

3、视察法

将玉器朝向光明处,如阳光、灯光处,如果颜色剔透、颜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。

4、舌舔法

舌尖舔真玉有涩感,而假玉则无涩感.最后有条件的应该采用放大镜观看一下,主要是有没有裂痕,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,有者次之,裂痕越多,价值越低。

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、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,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。

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"古玉",美英的博物馆,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,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。

初学者怎样鉴定石头和玉

初学者鉴定石头和玉的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1. 观察外观:石头和玉的外观有很大区别,石头的晶粒比较粗糙,质地不均匀,而玉石的表面比较平滑,有一定的光泽度。
2. 用手感受:玉石一般比较温润,手感十分舒适,而石头则比较冰凉或者凉热不均匀。
3. 使用工具:如果有工具的话可以使用硬度仪进行测试,玉石硬度较高,而石头较低。
4. 化学测试:玉石对化学试剂的反应和石头不同,可以通过化学测试来鉴别。
因此,初学者鉴定石头和玉时应该多方面考虑,而且还需要多加学习和实践,才能提高自己的鉴别水平。

怎么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玉石?如果是玉石怎么判断是什么玉

1、滴水鉴别法。将一滴水滴在玉上,如果水像露珠一样很久不散的是真玉;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。

2、用手摸。 要是真的玉用手摸一摸会有冰冰凉凉的润滑感觉,假玉会有种粗糙的感觉。

3、用眼睛视察。 把玉朝向光明处,如阳光、灯光处,如果颜色剔透、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,有些玉里面有小气泡,那是假玉。(当然也可以用强光电筒照射)

4、用舌舔。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,假玉的话就没有这种感觉。

5、用头发丝缠绕。真玉头发烧不断,假的玉头发在火中会断掉,注意的是要缠绕紧,不然会烧断的。

6、用紫光灯看。 主要看玉石的胶裂。

7、把玉放在玻璃上划。真的玉会没事,反而把玻璃划出痕迹来。(当然也会有列外)

1、要是想鉴别一块石头到底是不是玉石,我觉得有三个方法可以用来鉴别。

2、第一个就是看,因为普通的石头和玉石,其实在表面是有很大的区别的,普通的石头看起来就是比较粗糙暗淡,没有什么光泽的,但是,玉石是不一样的,它是比较光滑的,看起来的颜色也是跟普通的石头,完全不一样的,所以说通过看,你就可以鉴别一些原生的玉石。

3、然后就是摸,因为真的玉石和普通的玉石,手感是完全不一样的,玉石摸起来都是一种滑润的感觉,但是普通石头摸起来,是一种粗糙的感觉,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。

4、然后,如果说,你摸起来都是差不多一样的话,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借助工具了,那就是紫光灯,或者说,亮度比较高的手电筒。将光照在玉石和石头上面之后,如果说光能穿透,并且里面的纹络,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话,那么这样的就是玉石,如果说光穿不透,并且,里面的纹络你也看不清楚,那么这样的就是石头。

扩展资料

玉的鉴定

首先应该认真细读、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。这些学术著作中凝聚着丰富的知识。如清末吴大徵所著的《古玉图考》、当代杨伯达主编的《中国美术全集:玉器》、张广文的《玉器史话》、香港李英豪的《鉴别古玉》等。

其次,直接接触非常重要。真古玉器玉质老旧、手感沉重、外表软滑、沁色自然、刀工利落、包浆滋润。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。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,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,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,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,如“狗玉”、“羊玉”、“风玉”等,引人上当。

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、硬度、透明度、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。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。玉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,温润坚结,半透明状,光泽如脂肪;而石则粗糙干涩,缺乏光泽,也多不透明。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(如压、刻、磨)的能力。硬度越高,加工难度越大,玉石的品质也越好。

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,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。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——6度之间,高于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。也就是说,玉石不一定能在玻璃上划刻出痕迹。




怎样辨别石头和玉

一、从玉料材质去判断

(1)要温润,不粗砺,且半透明;

(2)硬度。玉的硬度要求是6.5,比如和田玉。不同时期由于制玉工具的不同,对玉器的硬度规定也不同,因为玉器还有一个通俗的定义——“刻不动的石头”。所以可以这样说,依据这个定义,“玉雕”这个词都是不准确的,能“雕”的则是石头,准确地说应该称为“琢玉”、“磨玉”。古代玉的硬度是4.5-6,比如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蛇纹石,(如辽宁一带的岫岩玉硬度为4.5左右,)曾经作为原始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玉器材料存在了很久。随着汉代铁制工具的诞生,对玉器硬度的要求提高,这个时候就需要硬度在6以上的品种来做玉器的材料,和田玉也因此成为200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玉种。

(3)比重需要达到3-3.5,感觉坠手。

(4)作为玉,颜色只能有5种,分别是白色、青色、黄色、碧色、墨色等,颜色越纯越好。那些透明的、蓝色的、红色的等等都不能称为玉,即使比重够了、硬度够高也不是玉。

(5)玉器的材料必须是天然的矿石。从战国开始就有用玻璃冒充玉器的历史,到了今天,经常用价格低廉的国外近似和田玉料(产地俄罗斯、韩国、加拿大等)或合成材料冒充。

二、从玉器的颜色去辨伪

(1)玉器自身的颜色(前面提到过的5种颜色)。

(2)由于地质运动,玉石从山上滚到河里,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浸泡后的皮色。和田玉经过滚动剩下的仔玉的玉质是最好的,除了得益于昆仑山对玉温润的作用,也得益于河水的长期浸泡。乾隆时就喜欢用保留皮色的仔玉做的小器(山料玉往往用来做大器)。除了乾隆时期,历史上,汉代也故意选择保留一部分皮色来证明是仔玉,其后的辽宋夏金元都选择保留仔玉的部分皮色,由此可以判定,如果出现其他朝代的仔玉保留有皮色,则有可能是仿的。

(3)四五百年前玉器一般都有浸蚀的颜色,称为“沁色”。以和田玉为例,自然的绺纹(玉中间的杂质裂缝,属于材料的毛病)和刻玉时刻坏(或使用中损坏)的部分在墓里就容易变色。

(4)人为原因造成的颜色。分为两类情况,一类是原始社会个别墓葬采用火烧的仪式(也有自然火灾的情况),比如良渚文化的玉器就有这样的情况。另一类是人为通过蒸、炸、煮、烤、涝等手段去仿古玉的沁色。根据文献记载,甚至有将新玉塞进羊肚,放入地下掩埋几年,用血长久浸泡后再取出的方式来仿“血玉”的情况。今天还有人采用涂胶后经微波炉低温慢烤的方式来仿制。人为做旧是可以辨别的,一般颜色都比较浓,容易掉色。比如通过水碱、硫酸等煮过的玉往往留下小的坑点,用烤、煮的方式则会出现非自然裂纹。

三、从工艺痕迹去断代

人们往往用金属、金刚砂(又名解玉砂)等工具将玉器穿孔、镂雕,在古代还使用牛筋等工具。玉上的孔和线条往往留下历史上制作的痕迹。比如孔,春秋战国以前由于转孔工具较软,所以往往是进口大腹身小的喇叭孔,且时代越早喇叭孔越明显,这一点,现代仿的与原始工艺的痕迹(效果)是不一样的。战国以后的玉器一般只见直径相同的垂直孔。至于线条,良渚玉器上面的线条往往是用硬物刮出来的,比较细,沟底有小道;而红山玉器的线条很可能是用牛筋带砂去蹭,线条比较粗;夏朝开始,人们采用金属砣子去磨,线条沟底平滑有弧度,两端细、浅,中段粗、深,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长线条并不直,中间有用砣衔接的痕迹。这也是鉴别的要点。 通过玉器的造型去断代

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时代风格,往往我们可以从一件器物的造型特点去判定其年代。不论是青铜器、瓷器、木器还是玉器等等,都是如此。 通过玉器的纹饰去断代

玉器上面的动物纹饰、植物纹饰以及文字等内容的不同都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征,尤其以人物纹饰最为复杂,涉及人物的面孔、发型、服饰、体态等多方面细节特征。对于“光素无纹”的玉器(比如手镯),鉴别起来很有难度。如果说无款的瓷器还可以通过窑址、胎土、釉色等方面去分析,那么鉴别素玉则有更多的困难,只能从浸蚀程度的深浅和材料去初步判断其年代。

四、根据综合资料去分析

除了上述5个方面的要求,还需要我们结合历史文献、考古资料,综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去补充自己在玉器鉴别上的认识,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,不是朝夕而成的。一件玉器的最终鉴别,也只有材料、颜色、工艺、造型、纹饰这5个方面的要点统一后才能成立,前提就是掌握综合的理论和知识。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翡翠知道知识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上一篇:缅甸黑石头料子是哪个产地 木那山料指的是是什么下一篇: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