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翡翠知道知识网>翡翠知识>正文

高古玉有哪些材质 中古玉器是什么意思

导语:高古玉指的是古代玉器中品质较高的玉石,包括和田玉、翡翠等。中古玉器是指玉器的一个时期,大致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。在这个时期,玉器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,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特的风格和纹饰。

目录导航:

  1. 高古玉有哪些材质
  2. 中古玉器是什么意思
  3. 三星堆文化玉器的特色是什么
  4. 象牙玉的特点
  5. 乾隆时期玉器的两个特色是
  6. 蓝石玉介绍
高古玉有哪些材质

高古玉是战汉时期及其以前的玉器,主要以出土器为多,因此目前高古玉的上拍一直受限。高古玉器常用哪些玉材?

玉材的产地不同,其色彩相同,而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大多相异。如抽岩玉与细玉沟老玉同有黄色系,而抽岩玉是透闪石玉(硬度低是蛇纹石),细玉沟玉质是进闪石、阳起石的集台体《硬度高》。在红山玉器中也有黄色玉材剐成的玉器传世。一些伪品可以川抽岩玉仿其里,但其玉质已自暴其伪了。

新石器时期各地区选择玉料时,不但重视玉材的质地,更重视色泽、纹理以及光亮等外在特征。如红山文化的细玉沟玉材制品中,有一种鸡油黄色的玉器,色泽光润可人。那是由于玉料中.所含二价铁经过地热氧化后,变成三价铁所至

中古玉器是什么意思

“中古”玉器一般是指隋代至元代这一段时期的玉器,细分为三大段:一、隋、唐、五代时期玉器。二、宋辽金玉器。三、元代玉器。

隋唐五代历经379年,这一时期是古代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,玉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,由商周以来形成的礼制用玉、丧葬用玉等为主体的用玉传统,在这一时期基本消失,朝实用性、装饰性、造型艺术等世俗方向转型和发展。

宋辽金三个时期处以同一历史阶段,玉器的发展特点既有相通之处,也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,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反映在玉器上的民族特色,料、工、形、纹各个方面反映出不同的民族习惯和民族审美。

元代玉器继承了宋辽金时期中原汉文化崇玉、爱玉的文化传统,同时也有自己显著的民族特色,在造型、纹饰、工艺上也有创新。

三星堆文化玉器的特色是什么

三.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1.分布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作为典型文化遗存命名的。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县城的西北部,遗址发现于 1929年(一说1931年),1980-1981年进行大规模的发掘。遗址总面积1 2 平方公里,有数十个地点组成的长方形遗址群。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: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地区, 西起汉源、雅安一线,东到长江三峡两岸,北到陕西汉中,南到长江两岸。三星堆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濒临河流的高台地、低阶地。

有学者将与三星堆遗址一、二号器物坑年代相当的成都十二桥遗址归入了三星堆文化的范畴。

2.分期根据三星堆遗址的地层关系,可将三星堆文化遗存分为四期。

第一期:泥质灰陶约占 65%,余为夹砂褐陶。

纹饰主要为平行线划纹,镂孔、锥刺纹和水纹数量较少。

器形有外壁褐色内壁黑色的镂孔圈足豆、翻唇高领广肩细泥灰陶罐、灰陶盆、侈口深腹缸等。

以罐为主,陶缸和镂孔圈足豆为具有特征性的器物。

第二期:以夹砂褐陶为主,泥质褐陶次之。

纹饰主要有粗细绳纹、弦纹、划纹、附加堆纹、网纹、戳印纹、篦纹、菱形纹等。

早期出现的镂孔圈足豆,到第二期豆盘加深变大,圈足上的镂孔减少至一、二孔,圈足由外撇变为向内弧曲。

第二期新出现的器形有喇叭形大口罐、陶盉、高柄豆、平底盘、细颈壶、陶杯、器盖等,同时出现极少量的鸟头形把陶勺。

第三期:以夹砂褐陶为主,次为泥质褐陶,泥质陶在陶器中所占的比例比第二期减少。

纹饰以绳纹为主,占 85% 以上。

新出现的纹饰有米粒纹、乳钉纹、蚌壳纹、云雷纹、网格纹等。

主要器形有高柄豆、小平底罐、高领罐、广肩罐、圈足盘、壶、鸟头形把勺、蚕等。

以高柄豆、小平底罐、鸟头形把勺的数量最多。

第四期:典型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罐等。同类遗物也见于新繁水观音等遗址。

也有学者将三星堆文化第一期从三星堆文化中排除,取名为宝墩文化。

3.年代第一期: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。14c 测定的年代数据,较早的为距今 4700 年,较晚的为距今 4075 ±100 年,树轮校正为距今 4500 ± 150 年。

第二期:相当于二里头文化至商初,属夏商之际。14C 测定距今 4000-3500 年。

第三期:相当于二里冈期,属早商时期。14C 测定距今 3765 ± 80 年。

第四期:属商末周初。14C 年代为距今 2875 士 70 年,树轮校正为距今 3005 ± 105 年。4.文化特征1)文化遗物三星堆文化的陶器,典型器形有下腹内收的小平底罐、细长柱状柄的豆、瘦袋足盉、鸟头形长柄勺、尖底小盏、 角形尖底杯等。

铜器有扁平长援戈、圆形空首钺、宽叶长骹矛、扁平式短剑、罍、尊以及造型独特的人面像、人头像、动物模型等。玉石器比较发达,出土时多放在罍、尊之内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: 第一类是工具,器形有斧、锛、凿、锄、铲;

第二类为玉石礼器, 器形有璋、戈、矛、琮、璧等,其中以众多的璋最具特色。

2)古城址[P495]三星堆遗址东、西、南三面,发现有城墙。北面可能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,或被河水冲垮。现存城址面积约3.6平方公里。城墙有清楚的夯层,由墙体及内、外护坡组成。

在城址内发现有密集的居民区、制陶窑址1座、玉石器作坊2处、祭祀坑7座(或称“器物坑”)及墓葬4座。古城墙的建筑年代,上限为商代早期或稍早,下限到商末。根据文献记载,城址可能是鱼凫族或杜宇族蜀王的都邑所在。2001年在成都发现的金沙遗址,年代可与三星堆相衔接,文化面貌一脉相承。发现有房址、陶窑、墓葬、祭祀遗迹。出土金器、铜器、玉器、石器、象牙等2000件。其中玉器达900件。遗址规格较高。有学者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衰落后,与商代晚期兴起的古蜀国有一都邑性中心遗址。3)建筑遗迹为木结构建筑遗迹,并使用了竹和草质材料。有干栏式、平地沟槽式和木构台基的木构建筑,使用多种搭接和榫卯结构,以木骨泥墙和圆木建筑为特征。在遗址内发现两个大型祭祀坑。此外还发现有可能是祭坛的遗存以及数座墓葬。4)祭祀坑(1)一号祭祀坑:为长方形竖穴,口大底小。坑口长 4.5 -4.64 米,宽 3.3 -3.48 米。坑底较平,长 4.1 米,宽 2.8 米,深 1.46 - 1.64 米。在东壁正中及东北、西南两壁东南侧各有一条坑道向外延伸。祭祀坑及三条坑道内均填黄褐土,层层夯实。填土内有少量陶片、灰烬以及经火烧过的冶铸铜器的泥蕊。坑内埋置金、铜、玉、石、骨、陶、象牙等器物420 余件。其中铜器178件,金器4件,玉器129件,还有象牙器等,另有海贝及约 3 立方米的烧骨碎渣。根据器物的叠压情况,可知这些器物放置次序: 首先投放玉石器,然后投放金杖、铜人头像、铜人面像、铜罍、铜尊等大型铜器, 再倒入烧骨渣,最后放置陶盏、陶器座、铜戈等器物。坑内骨渣杂有竹木灰烬, 坑内不见烟熏痕迹。说明这些骨渣在入坑前就己焚烧砸碎。骨渣属于大型动物。推测这些骨渣,是用于祭祀的牺牲“燔燎”后的骨骸渣。坑内器物大多残破变形, 其原因: 一部分器物是填土夯打所致,一部分是“燔燎”时焚烧毁坏的。有的器物是有意识破坏后放置在不同的部位。一号祭祀坑,时代相当于殷墟一、二期之交。大体属早商时期。(2)二号祭祀坑为长方形竖穴,长 5.3 米,宽 2.2-2.3 米,深 1.4-1.68 米。坑底西南高, 东北低。 坑内填黄色五花土, 填土经夯打。坑内遗物分上、中、下三层叠压。下层堆积主要为大量草木灰烬、炭屑、小型青铜器、青铜兽面、青铜树枝、玉石器及大量的海贝。中层堆积主要为大型青铜器,如大型立人像、车形器、大型人面像、人头像、树干、树座、尊、罍等。上层堆积物主要由 60 余枚大象门齿纵横交错地叠压在一起。中层的青铜立人像由腰部折断成两段。尊、罍、彝等青铜礼器的外表都涂有朱色, 器内都装有海贝和玉石器等。遗物有明显的烟熏火烧痕迹。人面像大部分被打破或烧坏,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烧焦的痕迹,有的玉石器被烧裂。推断被破损的遗物中大多是入坑前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,一部分是夯土时打碎的。祭祀坑中共出土1300余件器物,其中铜器735件,金器61件,玉器486件。青铜器器形有大型立人像、人头像、人面像、尊、罍、彝、车形器、神树、鸡、鸟、铃、兽面、瑗、云形饰片、蛇及其他异形器;玉石器有戈、璋、凿、瑗、环、刀、舌形器、珠、管等。大型青铜立人像 1 尊, 花冠高 17.7 厘米,冠下至足底高 163.5 厘米,座高 78.8 厘米, 通高260 厘米。两棵青铜神树,其中 1 棵,残高 350 厘米,树干上有枝、叶、花、果、飞禽走兽和铃等挂饰。玉璋 15 件。二号坑与一号坑同在一个区域, 相距仅 30 米,属于同一性质的祭祀坑。二号祭祀坑时代晚于一号祭祀坑,约相当于殷墟二期偏晚至三、四期之间。(3)一、二号祭祀坑祭祀的方式及对象《尔雅•释天》:“祭天曰燔柴,祭地曰瘗(音疫)埋,祭山曰庪悬,祭川曰浮沉。”三星堆遗址两座祭祀坑可能采用“燔燎”、“瘗埋”、“庪悬”等方式。两个祭祀坑所出遗物的表面都有火烧烟熏痕迹, 同出大量的竹木炭、灰烬以及被烧裂的玉石器、青铜器等,应是进行“燔燎”的遗址。百件遗物和牺牲经火燎后, 又全部埋入坑中,即属“瘗埋”。二号坑内出土的两棵青铜树上均悬挂许多飞禽走兽、果实等,这反映当时采用了悬祭法。从两个坑出土遗物来看, 其祭祀方法不是单一的,而是采用了燔燎、瘗埋、悬祭等综合祭祀形式。两个祭祀坑的祭祀对象也是多元的,即为祭天、祭地、祭山川, 并“迎神驱鬼”。祭天时一般都筑台, 把供奉的牺牲和祭品放在柴上烧,使烟气达于天上。《周礼•春官•大宗伯》:“以实柴祀日月星辰。”两个祭坑中出土遗物经过火烧,反映了祭天的形式。祭地多采用瘗埋、灌祭等法。一、二号坑内出土近千件遗物就是烧燎后再埋入坑中的。二号坑内出土的许多“牙璋”,可能是祭山的专用礼器。二号坑出土的璋刻着跪拜人和以牙璋祭山的图案。二号坑内出土的两棵青铜树上悬挂的飞禽走兽等挂饰, 都是供奉山神的祭品。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:“有木,青叶紫茎,玄花黄实,名曰建木。”《淮南子• 坠形》:“建木在都广,众帝自上下。”由此推测,二号祭祀坑内的两棵高达 3 米的青铜树, 可能是“建木”,是蜀人迎神、迎天帝的天梯。也有学者对祭祀坑说提出异议,进而提出A,“萨满式”巫术活动后的“厌胜”性埋藏;B,杜宇族灭鱼凫族后夷其宗庙、焚其宗彝的结果;C,蜀王火葬幕等看法。

象牙玉的特点

象牙玉,属软玉中一种色泽近似象牙的品种。象牙玉不是象牙制品,而是玉石的一种,常被用来制作象牙玉手链,手镯,摆件等。因为其颜色如象牙一般白皙,故此得名。

象牙玉是产于我国西藏藏东地区的一种菱镁石岩,地矿学名称叫硅质碳酸镁,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菱镁石岩,可谓之精粹英华。致密块状,隐晶质结构,色彩纯正无瑕,为白、浅黄、黄色,抛光性能良好,玉质微透明,朴实中透出高洁,是雕刻工艺品的佳材

乾隆时期玉器的两个特色是

乾隆时期的玉器有几大特点:

玉 质 好

乾隆时期的玉器,无论白玉、青玉、青白玉、碧玉、黄玉以及墨玉,一律采用上等新疆和阗玉,质地纯正,细致无瑕。

层 次 多

乾隆时期的玉器,有些层次分明,重重叠叠,玲珑奇巧,工整规则。

琢 工 细

乾隆时期的玉器,碾琢技巧,不论厚、薄玉器,仿古彝器,皆鬼斧神工,精雕细琢。丝丝入扣,细而不乱。

蓝石玉介绍

蓝石玉又名蓝田玉,它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。

蓝田玉的特点介绍

1.蓝田玉颜色多

蓝田玉的颜色种类比较多,分为苹果绿,黄绿色,白色,米黄色等种类,蓝田玉含叶蛇纹石较多,常见的蓝田玉颜色多为浅橄榄色调。

2.蓝田玉的手感滑

蓝田玉有方解石和叶蛇纹石构成,其密度比较低,所以掂量起来比较轻,无压手感,蓝田玉入手细腻温润光滑。

3.蓝田玉的包含特点

蓝田玉内含白色云翳状的包体,这个特点是很多玉石不具有的,具有一定的独特性,在半透明的蓝田玉中,这种包含物非常独特。

不管是从蓝田玉它特点的手感,颜色这些特点来看,蓝田玉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玉石,所以喜欢蓝田玉的人可以去购买,因为蓝田玉的价值也是很高。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翡翠知道知识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上一篇:宁为玉碎不为瓦金的意思 我的玉坠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出两条裂纹怎么办下一篇: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

文章评论